人人添逼人人摸人人揉,在线免播a视频,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第1页,中文字幕国产在线

      <dfn id="2uidg"></dfn>
    1.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(大全七篇)

      格式:DOC 上傳日期:2023-03-29 11:11:12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(大全七篇)
      時間:2023-03-29 11:11:12     小編:zdfb

     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,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,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。那么問題來了,教案應該怎么寫?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,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,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。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一

      1.使學生認識“>”“<”和“=”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,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。

      2.使學生知道用“大于、小于、等于”來描述5以內(nèi)數(shù)的大小,建立符號感。

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互相謙讓、團結(jié)友愛的良好品德。

      4.培養(yǎng)學生初步判斷、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教學重、難點:

      學生認識“>”“<”和“=”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,知道用“大于、小于、等于”來描述5以內(nèi)數(shù)的大小,建立符號感。

      教具、學具準備:

      投影儀;9只小猴、4個梨、3個桃、2根香蕉;1-5數(shù)字卡片;學具盒。

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一、復習舊知

      (一)認讀1-5各數(shù)。

      (二)排序。

      教師在黑板上擺上3、1、5、2、4。讓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。

      二、探究新知

      (一)觀察主題圖,回答問題

      要求:看圖聽故事。

      教師講故事:有幾只猴子到山上玩耍。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,玩得可高興了!到了中午,他們又累又渴,于是他們跑到山上采了許多水果,來到草地上吃。同學們,你們能猜出猴子他們采了什么水果嗎?(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熱情。)

      學生回答后,教師再出示主題圖。師:“同學們,你們猜對了嗎?”“你們再仔細看一下,猴子采了哪些水果?分別是多少?用哪一個數(shù)字表示?”

      教師根據(jù)學生的回答,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,并標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二)引導學生學習“>”“<”和“=”。

      1.教學“=”(猴和桃比)。

      (1)師:“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,夠不夠?”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,說出誰多誰少。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2)教師說明:當桃和猴誰也不多,誰也不少時,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。(板書:“=”),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,請學生跟讀“3等于3”。

      (3)師:“同學們看看,等號兩邊的數(shù)有什么有趣的地方?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?”

      2、教學“>”(猴和香蕉比)。

      (1)師:“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,夠不夠?”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,說出誰多誰少。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2)學生觀察得出,猴比香蕉多,也就是3>2(板書3>2)。

      (3)請學生觀察“>”,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:開口大,朝大數(shù)。

      (4)師:“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?”

      3.教學“<”(猴和梨比)方法同2。

      “尖頭小,對小數(shù)。”

      4.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,小組討論,看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。學生回答后,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:相同數(shù)間用等于;開口大,朝大數(shù);尖頭小,對小數(shù)。

      5.發(fā)散思維。

      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,幾大于幾,幾小于幾?

      三、運用知識

      (一)教科書第18頁“做一做”第1題。教師讀題,請學生聽清題意。

      1.左圖:兩邊各有幾只燈籠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2.右圖:兩邊各有幾只燈籠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學生獨立填寫,教師巡視,再拿幾個學生的上投影儀上長方體講評。

      (二)游戲:比一比

      1.師:“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,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,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?誰和誰比?幾大于幾?”

      2.小組游戲:同桌間拿出學具,擺一擺,比一比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二

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1.讓學生通過對數(shù)據(jù)的收集.整理.描述和分析,體驗統(tǒng)計的必要性.

      2.認識條形統(tǒng)計圖的另一種形式,并能正確填寫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學會分析統(tǒng)計圖,并能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.

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數(shù)據(jù)的收集和整理

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分析統(tǒng)計圖,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.

      教學準備

      每人一張條形統(tǒng)計圖和正方形紙片.教師準備一張大張的條形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一、引課.

      1.“六·一”兒童節(jié)快到了,我們班要開展慶“六·一”的活動,要作什么準備?我們的教室呢?

      2.你用什么來布置我們的教室?

      3.老師買回了一些氣球,你們認為掛什么顏色的氣球教室才最漂亮,為什么?

      4.氣球很漂亮,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,把它舉起來.

      5.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,但老師還是不能很準確知道哪種顏色的氣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.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?

      二、新授.

      活動一:討論解決辦法.

      1.討論一下,把你的想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.(學生之間說)

      2.請各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你們的解決辦法.(指名說)

      3.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,待會就請用你們用詢問的方法進行統(tǒng)計.

      活動二.認識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1.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統(tǒng)計圖,誰是小老師說一說統(tǒng)計圖上有什么?每種顏色的氣球用什么表示?每個格子代表什么意思?統(tǒng)計圖該怎么填?

      2.統(tǒng)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.

      3.統(tǒng)計開始.

      活動三:分析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1.請觀察你的統(tǒng)計圖,你從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把你知道的說給你的組員聽.(小組成員之間)

      2.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向全班匯報.

      (1)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我調(diào)查了______人.

      (2)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多,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少.我們小組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.

      (3)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.

      (4)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
      3.你想把你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的告訴大家嗎?請你拿著你的統(tǒng)計圖,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聽.

      活動四:統(tǒng)計全班情況.

      1.剛才我們統(tǒng)計了各小組的情況,下面讓我們來統(tǒng)計全班的情況.

      2.請拿出小紅紙,下面請同學分組上來貼.

      3.觀察這個統(tǒng)計圖,你知道了什么?誰勇敢,上來做小老師說給同學們聽.

      (1)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我調(diào)查了______人.

      (2)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多,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少.我們班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.

      (3)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綠色的有 ______人.

      (4)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
      4.通過剛才的統(tǒng)計,你知道我們班買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嗎?

      5.你能根據(jù)統(tǒng)計圖猜猜班主任老師最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嗎?為什么?

      6.尋求答案.

      三.小結(jié).

      1.這節(jié)課你學到了什么?

      2.布置家庭作業(yè).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三

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1.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,體驗、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,初步理解“湊十法”,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。

      2.在觀察、操作中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探究、思考的意識與判斷、選擇的能力,提倡算法多樣化。

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合作學習和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。

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

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理解“湊十法”的思維過程

      教學準備:

      師準備掛圖、卡片、課件

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一、復習導入

      談話:今天有位客人和我們一起來學習數(shù)學知識,小朋友們歡迎嗎?

      (出示小猴圖)

      它給大家?guī)砹?“智慧樹”。

      (出示三棵“智慧樹”,每棵樹上有三個數(shù),看誰能想出好辦法很快說出三個數(shù)相加的得數(shù)是多少?)

      請學生說一說怎樣算才會又快又對呢?

      師小結(jié):對,這些題都是把9和1先加起來得10,10再加幾就得十幾。

      2、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“1”(擦掉“1”),只剩下9和5兩個數(shù)了,你們想知道9+5得多少嗎?這節(jié)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9加幾的題。

      二、探索新知

      1、學習例題,探索算法

      (1)談話:你們真是聰明,答得又對又快。小猴要去買些桃子來獎勵你,你們看(出示例題圖:盒子里9個,盒子外4個。)

      提問:你能說說這些桃子是怎么擺放的嗎?(帶著數(shù),板書:9 4)

      提問:看著這幅圖,你能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?

      提問:要求“一共有多少個”,你會列式嗎?

      列出算式9+4

      提問:怎樣算出結(jié)果呢?(同桌討論)

      (2)學生自主探索,再指名匯報。

      你怎么會想到這種方法的?請用同樣方法的小朋友再來說說。

      (3)教師分析、總結(jié)學生的算法:因為盒子里已經(jīng)有9個桃,所以先把4個分成1個和3個,9個和1個合成10個,再把10個和剩下的3個加起來就得到13個。邊分析在算式__出思維線路圖:??

      (4)講述:這種方法叫做“湊十法”,就是先把9和1湊成10再計算。因為我們學過10加幾得十幾,很好算,所以把9湊成10之后計算非常方便。

      2.嘗試計算,優(yōu)化算法。

      (1)教學“試一試”,出示題中的花朵圖

      提問:圖中的花分成哪兩部分?各有幾朵?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?

      提問:要解決這個問題,怎樣列算式?(根據(jù)學生回答,板書9+7)

      提問:你能先圈出10朵,再計算嗎?在書上圈一圈,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填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。

      (2)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1題。

      談話:小猴不但愛學習,還愛勞動,他正在搬磚塊,你知道一共有幾塊磚嗎?(左邊有幾塊,右邊有幾塊?)怎樣算?

      提問:猜一猜,小猴想怎樣算?小猴為什么只搬一塊呢?(引導學生體會從左邊的9塊中搬4塊,和6塊湊成10太麻煩了,突出看大數(shù)分小數(shù)的“湊十”的思路最簡便。)

      讓學生先在同桌間說一說怎樣計算,再把結(jié)果填在書上,最后指名匯報,并板書思路圖。

      (3)引導小結(jié)。

      提問:我們再來看看今天學習的算式,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計算9加幾時,用怎樣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?(湊十法)

      三、鞏固新知

      1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2題。

      談話:小猴準備用小棒來做籬笆,你能幫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?

      (1)讓學生先圈出10根,再計算

      (2)和同伴交流想法

      (3)集體訂正

      2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3題。

      先計算再找出規(guī)律。

      提問:比較第一組兩題,你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(學生可能會回答:結(jié)果相同;下面算式的“1+1”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“2”對第二種發(fā)現(xiàn)的學生加以肯定并表揚)

      提問:在第二組兩題中,你又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第三組呢?(請學生以在第一組中發(fā)現(xiàn)的規(guī)律說說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發(fā)現(xiàn))

      提問:每組的兩個算式,你們都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(讓學生認識“湊十法”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。)

      3.完成“想想做做”第5題。

      (1)學生獨立填寫得數(shù)

      (2)指名回答填寫結(jié)果,集體分析訂正。

      (3)仔細觀察,讓學生說說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。

      學生可能會有多種發(fā)現(xiàn):如①都是9加幾。②9加上的數(shù)和得數(shù)都是按順序排列的。③得數(shù)都是十幾。④得數(shù)個位上的數(shù)總比加上的數(shù)少1。

      這些發(fā)現(xiàn)都是對的,應給予肯定。

      4.悄悄算。(“想想做做”第4題)

      四、全課總結(jié)。

     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?

      你們是怎樣學會9加幾方法的?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四

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1、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。

      2、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、擺一擺,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,能辨認和區(qū)別這兩種圖形。

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

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能辨認和區(qū)別

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一、 復習

      1、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。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,哪些是正方體。

      2、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“ ”,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“√”。

      3、口答。長方體有幾個面?正方體有幾個面?

      二、 新授

      1、取出兩個正方體,可以拼成什么圖形?

      2、取出三個正方體,可以拼成什么圖形?

      3、取出八個正方體,可以拼成什么圖形?

      教師:通過學生自由拼擺,讓學生發(fā)現(xiàn)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(qū)別以及之間的關系。

      4、取出四個長方體,如: 可以拼成什么圖形?(一種拼成長方體,一種拼成正方體)

      三、 鞏固練習

      1、完成教科書p28“做一做”。通過用長方形紙做一個圓筒,讓學生體會面可以圍成體。

      2、完成教科書p29第三題。學生獨立完成,全班講評。

      3、完成教科書p29第四題。

     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、前面和右面,并懂得上下、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,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。

      4、完成教科書p29第五題。觀察

      (1)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?

      (2)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?

      (3)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?

      (4)你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

      (5)圖中缺了幾塊 ?你是怎樣得出來的?

      5、完成教科書p29第六題。

      先觀察熊貓圖,找出圖中熊貓的臉部特征,再結(jié)合拼圖想一想,怎樣才能拼出一個正確的熊貓臉。

      6、完成教科書p29第七題

      根據(jù)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,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(shù)字,教師出示實物演示。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五

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1. 使學生能正確數(shù)出11-20物體的個數(shù)。

      2. 通過看圖數(shù)數(shù),初步培養(yǎng)學生有序觀察、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。

      3. 在學習數(shù)學的具體情景中,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(shù)學。

      4. 通過觀察、操作等活動,鞏固數(shù)序知識,滲透算法多樣化,使學生經(jīng)歷與他人合作、交流的過程,培養(yǎng)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正確掌握11-20這些數(shù)的順序,培養(yǎng)學生的觀察能力。

      教學準備:

      多媒體課件

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一、創(chuàng)設情景,提出問題,激發(fā)興趣

      課件出示例6插圖,提問: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?

      表揚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,看看需要解決的

      問題是什么?

      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?組織學生討論

      二、小組討論,合作探究,領會新知

      讓學生匯報討論的結(jié)果

      教師對學生想出的辦法給予肯定

      三、模擬訓練,鞏固深化,應用拓展

      1.教材79頁“做一做”

      2.練習十八第5題和第6題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六

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1.使學生認識“>”“<”和“=”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,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。

      2.使學生知道用“大于、小于、等于”來描述5以內(nèi)數(shù)的大小,建立符號感。

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互相謙讓、團結(jié)友愛的良好品德。

      4.培養(yǎng)學生初步判斷、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教學重、難點:

      學生認識“>”“<”和“=”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,知道用“大于、小于、等于”來描述5以內(nèi)數(shù)的大小,建立符號感。

      教具、學具準備:

      投影儀;9只小猴、4個梨、3個桃、2根香蕉;1-5數(shù)字卡片;學具盒。

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一、復習舊知

      (一)認讀1-5各數(shù)。

      (二)排序。

      教師在黑板上擺上3、1、5、2、4。讓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。

      二、探究新知

      (一)觀察主題圖,回答問題

      要求:看圖聽故事。

      教師講故事:有幾只猴子到山上玩耍。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,玩得可高興了!到了中午,他們又累又渴,于是他們跑到山上采了許多水果,來到草地上吃。同學們,你們能猜出猴子他們采了什么水果嗎?(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熱情。)

      學生回答后,教師再出示主題圖。師:“同學們,你們猜對了嗎?”“你們再仔細看一下,猴子采了哪些水果?分別是多少?用哪一個數(shù)字表示?”

      教師根據(jù)學生的回答,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,并標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二)引導學生學習“>”“<”和“=”。

      1.教學“=”(猴和桃比)。

      (1)師:“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,夠不夠?”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,說出誰多誰少。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2)教師說明:當桃和猴誰也不多,誰也不少時,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。(板書:“=”),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,請學生跟讀“3等于3”。

      (3)師:“同學們看看,等號兩邊的數(shù)有什么有趣的地方?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?”

      2、教學“>”(猴和香蕉比)。

      (1)師:“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,夠不夠?”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,說出誰多誰少。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(shù)字。

      (2)學生觀察得出,猴比香蕉多,也就是3>2(板書3>2)。

      (3)請學生觀察“>”,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:開口大,朝大數(shù)。

      (4)師:“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?”

      3.教學“<”(猴和梨比)方法同2。

      “尖頭小,對小數(shù)?!?/p>

      4.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,小組討論,看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。學生回答后,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:相同數(shù)間用等于;開口大,朝大數(shù);尖頭小,對小數(shù)。

      5.發(fā)散思維。

      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,幾大于幾,幾小于幾?

      三、運用知識

      (一)教科書第18頁“做一做”第1題。教師讀題,請學生聽清題意。

      1.左圖:兩邊各有幾只燈籠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2.右圖:兩邊各有幾只燈籠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學生獨立填寫,教師巡視,再拿幾個學生的上投影儀上長方體講評。

      (二)游戲:比一比

      1.師:“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,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,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?誰和誰比?幾大于幾?”

      2.小組游戲:同桌間拿出學具,擺一擺,比一比,誰多誰少,幾大于幾?

    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(shù)學教案減法篇七

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1.讓學生通過對數(shù)據(jù)的收集.整理.描述和分析,體驗統(tǒng)計的必要性.

      2.認識條形統(tǒng)計圖的另一種形式,并能正確填寫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學會分析統(tǒng)計圖,并能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.

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數(shù)據(jù)的收集和整理

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分析統(tǒng)計圖,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.

      教學準備

      每人一張條形統(tǒng)計圖和正方形紙片.教師準備一張大張的條形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一、引課.

      1.“六·一”兒童節(jié)快到了,我們班要開展慶“六·一”的活動,要作什么準備?我們的教室呢?

      2.你用什么來布置我們的教室?

      3.老師買回了一些氣球,你們認為掛什么顏色的氣球教室才最漂亮,為什么?

      4.氣球很漂亮,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,把它舉起來.

      5.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,但老師還是不能很準確知道哪種顏色的氣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.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?

      二、新授.

      活動一:討論解決辦法.

      1.討論一下,把你的想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.(學生之間說)

      2.請各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你們的解決辦法.(指名說)

      3.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,待會就請用你們用詢問的方法進行統(tǒng)計.

      活動二.認識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1.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統(tǒng)計圖,誰是小老師說一說統(tǒng)計圖上有什么?每種顏色的氣球用什么表示?每個格子代表什么意思?統(tǒng)計圖該怎么填?

      2.統(tǒng)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.

      3.統(tǒng)計開始.

      活動三:分析統(tǒng)計圖.

      1.請觀察你的統(tǒng)計圖,你從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把你知道的說給你的組員聽.(小組成員之間)

      2.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向全班匯報.

      (1)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我調(diào)查了______人.

      (2)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多,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少.我們小組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.

      (3)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.

      (4)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
      3.你想把你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的告訴大家嗎?請你拿著你的統(tǒng)計圖,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聽.

      活動四:統(tǒng)計全班情況.

      1.剛才我們統(tǒng)計了各小組的情況,下面讓我們來統(tǒng)計全班的情況.

      2.請拿出小紅紙,下面請同學分組上來貼.

      3.觀察這個統(tǒng)計圖,你知道了什么?誰勇敢,上來做小老師說給同學們聽.

      (1)從統(tǒng)計圖中知道我調(diào)查了______人.

      (2)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多,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(shù)最少.我們班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.

      (3)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,喜歡綠色的有 ______人.

      (4)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(少)______人.

      4.通過剛才的統(tǒng)計,你知道我們班買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嗎?

      5.你能根據(jù)統(tǒng)計圖猜猜班主任老師最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嗎?為什么?

      6.尋求答案.

      三.小結(jié).

      1.這節(jié)課你學到了什么?

      2.布置家庭作業(yè).

      【本文地址:http://sc-apple.cn/zuowen/1925133.html】

      全文閱讀已結(jié)束,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

      下載此文檔